论债因在合同法中的作用

被引:9
作者
李永军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
合同; 债因; 原因; 要物合同; 处分行为; 负担行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债因"自罗马法以来,一直是作为控制除要式契约以外的契约发生效力的重要工具,像合意契约、要物契约就是因具有"债因"而受到法律保护;而简约因为无债因,所以根本就不发生债的效力,仅仅能够作为抗辩。无名契约因其"债因"不好把握,从而优士丁尼一直拒绝承认其效力。《法国民法典》也明确规定了债因,并区分合同的原因与债的原因,同时将"不法"与"原因"相联系,就使得罗马法上的债因概念在这里发生了变异,从而使其成为《法国民法典》中最具争议和不确定的概念。德国法用另外的模式继受了债因,其将法律行为分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而负担行为是"有因"的,处分行为是无因的,从而将"债因"留在了债的部分,其比《法国民法典》更好地继承了罗马法上债因。我国立法和学理对"债因"一直没有重视,但这是一个无法忽视的概念,因为债的效力时刻与其相关。《合同法》的许多规范都显示出"债因"的存在,如关于要物合同的规范模式、赠与合同的规范模式、合同无效的规范模式、合同履行中的各种抗辩权等。我国未来民法典应重视债因的作用,以债因作为把握合同效力的主线。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论罗马法中的交付原因问题[J]. 娄爱华.湘江法律评论. 2015(01)
[2]   论法律行为制度的源起及其结构效应 [J].
赵冀韬 .
法学论坛, 2006, (03) :64-70
[3]  
浅析原因不法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及我国规制现状[J]. 徐颖.研究生法学. 2006(02)
[4]  
浅析原因不法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及我国规制现状[J]. 徐颖.研究生法学. 2006 (02)
[5]   合同效力正当性的解释模式及其重建 [J].
徐涤宇 .
法商研究, 2005, (03) :43-51
[6]   合同概念的历史变迁及其解释 [J].
徐涤宇 .
法学研究, 2004, (02) :57-70
[7]   论私法合同中意志的物化性——一个被我国立法、学理与司法忽视的决定合同生效的因素 [J].
李永军 .
政法论坛, 2003, (05) :120-126
[8]   论物权行为 [J].
赵勇山 .
现代法学, 1998, (04) :21-32
[9]   “抽象物权契约”理论──德意志法系的特征 [J].
孙宪忠 .
外国法译评, 1995, (02) :25-32
[10]  
法律行为论[M]. 法律出版社 , (德) 弗卢梅,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