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实力的定量评估与前瞻(1980-2020)

被引:18
作者
胡鞍钢
机构
[1]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综合国力; 中国奇迹;
D O I
10.16346/j.cnki.37-1101/c.2008.01.018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从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PPP)两种方法的角度来看,1980年以来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变化,都呈现了中国在迅速崛起的状态。从汇率法的角度来看,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00年美元价格)计算,1980年中国GDP仅占世界总量的1%,到2005年上升为世界总量的5%,从世界第10位,上升为世界经济第四大国,居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从购买力平价法的角度来看,根据Maddison的数据(1990年国际美元价格)计算,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总量的1/3,其后迅速下降到1950年的4.6%,到1978年复升为4.9%,尔后迅速上升,到2003年约为15.1%。在1950年至2005年期间,美国和中国的相对差异出现了从趋异到趋同的特点,特别是70年代末期之后,趋同速度相当之快,两者的相对差异从6.5倍减少到现在的1.3倍;与此同时,从70年代末期与日本的相对差距开始缩小,1992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过了日本,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无论汇率法还是购买力平价法,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是持续性上升的,反映了中国的崛起主要是经济崛起。从2005年至2020年,保守地估计,GDP年平均增长率为8.5%左右。根据市场汇率法计算,20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总量为10.2%;如果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这一比重为15.8%,中国GDP总量将排在世界第二位。根据购买力平价法计算,这一比重将高于1/4,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过美国而居世界第一。根据市场汇率计算,2005年至2020年间,中国新增GDP占世界新增GDP的19.6%;如果考虑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因素,这一比例高达35.0%;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这一比例将高于1/3。反映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愈来愈大。中国的崛起表现为中国经济指标占世界比重的持续上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的发动机。今后15年(至2020年)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的基本目标就是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不只是在GDP总量方面超过美国,而且在主要经济总量指标方面居世界前列,并且不断提高主要经济个量指标在世界上的位次,为在205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经济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5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崛起之路.[M].胡鞍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中国统计摘要.[M].国家统计局; 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3]  
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M].世界银行;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M].中国生产力学会; 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5]  
世界经济千年史.[M].(英)安格斯·麦迪森(AngusMaddison)著;伍晓鹰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江泽民[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
[7]  
论经济“奇迹”.[M].(法)阿兰·佩雷菲特(AlainPeyrefitte)著;朱秋卓;杨祖功译;.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8]  
中国崛起.[M].阎学通等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9]  
中国的奇迹.[M].林毅夫等 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0]  
中国: 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方案.[M].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