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

被引:139
作者
陈波翀
郝寿义
杨兴宪
机构
[1] 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天津,天津,北京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转型; 经济全球化;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中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始于1996年,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转型是其基本特征。集聚和扩散是流的两种基本运动形态,属于城市化动力的核心表现形态。作者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决策模型,解释了政府主导条件下、改革开放以来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速度的差异,认为城市化快速发展是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对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数量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化快速发展主要由第三产业推动的观点。根据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差额,粗略估计了封闭条件下中国的工业产值,并计算了国际贸易对城市化水平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将有助于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068 / 107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自上而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城市化制度安排比较 [J].
杨虹 ;
刘传江 .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2) :77-79
[2]   21世纪中国城市化机制研究 [J].
宁登 .
城市规划汇刊, 2000, (03) :41-46+55
[3]   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 [J].
宁越敏 .
地理学报, 1998, (05) :88-95
[4]   论城市化的生成机制 [J].
刘传江 .
经济评论, 1998, (05) :57-62
[5]   外资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新动力——珠江三角洲个案研究 [J].
薛凤旋 ;
杨春 .
地理学报, 1997, (03) :3-16
[6]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3 .2 .
[7]  
Development Modes:1950-1970 .2 Hollis Chenery. The Economical Press .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