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止血带时间止血带下及其以远肌损伤形态学观察附视频

被引:8
作者
陈建常
傅源
卢开柏
王乐农
陆裕朴
石凯军
机构
[1]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创伤外科中心
[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
关键词
止血带; 肌损伤; 形态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19.1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本文报告15只健康家犬的30条后腿,在气囊止血带40kPa压力下,扎止血带1、2、4小时,观察了缺血期、止血带后2小时、2天和6天止血带下及其以远不同部位肌肉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并对止血带时间、压力及损伤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止血带直接机械性压迫是肢体止血带损伤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止血带压力40kPa、时间1小时较为安全,可使组织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47 / 24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丹参对肢体缺血与再灌注损伤某些生化参数变化的影响 [J].
陈建常 ;
傅源 ;
王乐农 ;
陆裕朴 ;
石凯军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3, (05) :63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