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水稻根系特性及经济效益

被引:19
作者
刘小燕
刘大志
陈艳芬
黄璜
钟蕾
余建波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2]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3]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4]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5] 湖南长沙
关键词
稻—鸭—鱼共栖; 生态系统; 水稻; 根系活力; 经济效益;
D O I
10.13331/j.cnki.jhau.2005.03.023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901 ;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对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水稻根系特性及共栖系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鸭鱼共栖能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在水稻分蘖始期、分蘖盛期、孕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稻—鸭—鱼区中的根系α-萘胺氧化力比不放鸭鱼区的分别高18.6%,18.3%,8.3%,13.7%,34.4%.稻—鱼区中的根系α-萘胺氧化力比不放鸭鱼区的分别高9.9%,8.8%,0.8%,7.0%,14.1%.根系总吸收表面积自移栽后迅速增加,到孕穗期前后达到最大值,稻—鸭—鱼、稻—鱼和不放鸭鱼区在孕穗期分别达到2.6907×106,2.3485×106和2.2692×106m2/hm2,自此之后,增长缓慢或略有下降.根系吸收活跃表面积在齐穗期达到最高,稻—鸭—鱼、稻—鱼和不放鸭鱼区分别达到1.1905×106,1.0895×106和1.0301×106m2/hm2;稻鸭鱼共栖对水稻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比稻鱼处理增产231.9kg/hm2,增产率为4.16%,比不放鸭鱼区增产761.5kg/hm2,增产率达15.11%.经方差分析,稻鸭鱼区与不放鸭鱼区比较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和稻鱼区比较差异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314 / 31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水稻根系育种的意义与前景 [J].
吴伟明 ;
程式华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2) :174-180
[2]   湿地稻——鸭复合系统中田间杂草的变化规律 [J].
刘小燕 ;
杨治平 ;
黄璜 ;
胡立冬 ;
陈艳芬 ;
文祝友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292-294
[3]   超级稻乳苗稀植不同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初探 [J].
李林香 ;
尹朝晖 ;
雷天问 ;
彭湘文 ;
汤秋桂 .
湖南农业科学, 2003, (04) :34-35
[4]   水稻根系研究进展 [J].
孙静文 ;
陈温福 ;
臧春明 ;
王彦荣 ;
吴淑琴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6) :466-470
[5]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
邹应斌 ;
周上游 ;
唐起源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3, (01) :31-35
[6]   不同类型水稻的根系分布特征比较 [J].
吴伟明 ;
宋祥甫 ;
孙宗修 ;
于永红 ;
邹国燕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4) :37-41
[7]   稻鱼鸭种养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及综合评价 [J].
郑永华 ;
邓国彬 .
生态农业研究, 1998, (01) :50-53
[8]   水稻超高产育种新技术探索 [J].
伏军,徐庆国,唐湘如,程尧楚,周文新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6) :545-549
[9]  
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M].邹应斌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0]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赵世杰等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