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心城市第二住宅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8
作者
朱晨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关键词
第二住宅; 地理空间分布; 房价收入比; 区位商; 首位度; 相关性分析;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06.06.012
中图分类号
F293.3 [房地产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1990年代后期第二住宅在中国大量兴起,并成为一种社会风潮。大量涌现的第二住宅对其发生地产生了复杂的社会、经济影响,最为突出的是拉动房价上涨,使得矛盾原本就比较突出的住房问题进一步恶化。文章从第二住宅研究的障碍、难点着手,首先分析了国内发展和研究的状况,随后对西方和国内发展状况和空间布局研究动向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采用补偿理论对中国第二住宅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假设性分析,认为中心城市第二住宅的发育与首位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存在向内城集聚的倾向。这一研究结论可以作为政策制定和其它研究的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945 / 94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我国第二住宅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J].
张仲伍 ;
孙桂平 ;
赵志超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03) :309-312
[2]   郊区化进程中北京城市内部迁居及相关空间行为——基于千份问卷调查的分析 [J].
冯健 ;
周一星 .
地理研究, 2004, (02) :227-242
[3]   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J].
冯健 ;
周一星 ;
王晓光 ;
陈扬 .
城市规划, 2004, (03) :13-29
[4]   第二套住宅的不可行性研究 [J].
戚名琛 .
城市开发, 2003, (01) :20-23
[5]   第二住宅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J].
杨继瑞 .
国土经济, 2001, (06)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