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冬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研究

被引:20
作者
陈善銘
周嘉平
李瑞碧
汪可宁
欧陽驍
洪錫午
陆师义
楊作民
吳維中
机构
[1] 华北农業科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学研究所
关键词
条锈菌; 土壤湿度; 太谷; 条锈病菌; 冬小麦; 冬麦; 流行规律; 水地; 春麦区;
D O I
10.13926/j.cnki.apps.1957.01.00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华北区小麦条銹病主要的流行区域是井水地、渠澆地及水涝地。2.在秋季田間环境对侵染有利的情况下,小麦播种愈早的發病愈重。播种期晚于一定期限(各地不同,一般是9月下旬)發病就很輕或根本不發病。除温度外,空中孢子在秋季集中时期是决定早播病重的最重要原因。3.条銹菌可在华北北部平原的一般气候条件下以菌絲越冬。越冬的条件有二:首先是麦苗發病严重;其次是小气象适合。后者包括温度、土壤湿度与遮蔽物的有無等,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温度。4.春季的土壤湿度愈高,对条锈菌的“越春”愈有利。锈菌越春以后的流行一般是决定于雨水的多寡。但土壤湿度过大时(水涝地),也可以不依賴雨水多寡而在小区域內流行。5.春季菌源是多元的,但本地越冬菌起决定性作用,外地吹来的孢子只在后期起輔助作用。地面發病的严重程度和时期与空中孢子發現日期及濃度成正相关。6.条锈菌不能在华北平原的自生麦上和用抱子形态越夏,禾本科杂草中碱草及綠鬚鵝冠草锈菌用人工接种,虽可以發生枯斑反应或长出少数条锈病斑,但在分类上与小麦条銹菌不同,在大面积上不起越夏桥梁作用。根据秋季空中孢子捕捉和地面調查結??果,北方張家口专区壩土及內蒙古平地泉行政区等晚熟春麦区作为小麦条銹菌越夏菌源基地的可能性最大。7.預測預报应該着重地面的發病檢查,根据冬前秋苗上發生情况和越冬率及越春率等3次發病檢查再参考气象預报,可以真作为短期或較长期的預测預报。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85
页数:2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