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空区与逼近地震(续)附视频

被引:56
作者
陆远忠
王炜
沈建文
机构
[1] 安徽省地震局
关键词
地震; 围空; 邻近区域; 地震空区; 地震空白区; 孕震体; 震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在《地震空区与逼近地震》一文(以下简称“上篇”)的基础上,分析了1970—1980年间我国大陆上所有资料较完整的6.0级以上的地震,以及60年代的两次7级以上地震的震例.结果表明,上篇所得的关于背景空区、孕震空区及逼近地震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本文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充实了上篇论文的内容,并重新计算了上篇所得的经验公式.本篇指出,判别孕震空区有三个标志:(1)随着孕震空区的形成,空区及邻近区域的地震应变释放应出现加速;(2)孕震空区内外地震频度比(N_外+1)/(N_内+1)在孕震空区的形成过程中应出现峰值;(3)在背景空区形成前,未来主震震源区内常常发生一些中等强度的早期前震.此外,本文发现在孕震空区形成的过程中,孕震空区及其邻近区域的地震所释放能量的1/3次方的和 ∑E1/3与孕震空区长轴的对数线性相关,所得经验公式可作为发生逼近地震的时间判据.最后本文讨论了孕震空区尺度的物理解释和逼近地震的成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4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地震空区与“逼近地震”
    陆远忠
    沈建文
    宋俊高
    [J]. 地震学报, 1982, (04) : 327 - 336
  • [2]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邓起东
    张裕明
    环文林
    张鸿生
    许桂林
    刘一鸣
    邓瑞生
    李群
    范福田
    杨天锡
    [J]. 地震学报, 1980, (01) : 90 - 110
  • [3] 我国西部地区一些强震及中强震前后波速异常的初步研究(二)——波速异常区及其特性
    冯德益
    王周元
    顾瑾平
    盛国英
    高世磊
    [J].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2) : 115 - 124
  • [4] 海城地震序列的特征
    吴开统
    岳明生
    武宦英
    曹新玲
    陈海通
    黄伟琼
    田抗援
    卢寿德
    [J]. 地球物理学报, 1976, (02) : 95 - 109
  • [5] 震源物理[M]. 地震出版社 , 郭增建, 1979
  • [6] 回归分析方法[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数理统计组编,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