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转化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被引:72
作者
吕普生
机构
[1]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需求; 社会供给; 生产力;
D O I
10.14100/j.cnki.65-1039/g4.20171107.002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化作出全新研判,认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理解这一重大论述需要分析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经典理论依据包括社会根本矛盾与主要矛盾关系原理、社会主要矛盾供求两侧及其主要方面原理,以及由这两大基本原理所推导出来的理论标准。据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整个社会主义全过程,社会根本矛盾的内在属性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这决定着社会主要矛盾在性质上一直是人民内部矛盾,即人民需求与社会供给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即生产力水平已经发生显著变化,这决定着原有主要矛盾的解决状况、需求侧的增长状况以及当前供给侧能否满足已经变化的需求侧。实践依据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真正化解了早期社会主要矛盾;二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真实促进了人民需求结构和需求层次的发展变化;三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难以满足新的社会需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3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当前中国社会生活的主要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 [J].
陆学艺 .
探索, 2010, (05) :47-54
[2]   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及解决方式变化的哲学思考 [J].
吕世荣 .
哲学研究, 2007, (02) :32-35
[3]   对毛泽东“八大”前后的社会主要矛盾思想探析 [J].
杨建伟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4) :523-528
[4]   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认识和新表述 [J].
张荣华 ;
赵华 .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1) :52-55
[5]   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认识 [J].
张纪 ;
来丽梅 .
理论探讨, 2004, (06) :5-8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再认识 [J].
余源培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997, (05) :4-10
[7]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 人民出版社 , 习近平, 2017
[8]  
德意志意识形态[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 2003
[9]  
共产党宣言[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 1997
[10]  
毛泽东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 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