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湾港江段稀释自净能力的研究——湘江(株洲市)霞湾港江段废水污染带的调查

被引:5
作者
曾北危
章亮庄
李耀中
詹维源
机构
[1] 湖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
[2] 华东水利学院
关键词
废水污染; 株洲市; 株洲; 自净能力; 底泥; 污染带; 沿程变化; 污染物质; 湘江;
D O I
10.13227/j.hjkx.1981.05.01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前言 河流的稀释自净能力,就是利用河流的自身能力(使受到污染河段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从稀释自净的机制来看,主要是物理过程:这种能力与河流自身的水文特征,平面形态和河床的粗糙程度有关,也和不同的污染物质,污水的排放方式和排污口的型式有关,一般常用的明渠、岸边、表面出流(如霞湾港)的排放方式,赊了在较小的河流里污水与河水能够在排污口附近完全混和以外,通伟都要形成污染带,对于形成污染带河段的稀释自净能力的研究,经过初步踏勘以后,我们选择从株洲市霞湾港下游湘江干流的废水污染带的调查开始。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6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