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不同耕作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48
作者:

李明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海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汤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戴子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省浏阳市沙市镇农技站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机构:
[1]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2]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湖南省浏阳市沙市镇农技站
来源:
关键词:
南方丘陵区;
红壤;
旱地;
耕作方式;
土壤理化性状;
玉米产量;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9.04.053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免耕(T1)、翻耕(T2)、免耕+秸秆覆盖(T3)、翻耕+秸秆覆盖(T4)、翻耕+秸秆深埋(T5)5种耕作方式下土壤理化状况及玉米(ZeamaysL)产量。结果表明,使用了秸秆的耕作方式(T3、T4、T5)有利于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玉米产量;翻耕与免耕相比,翻耕能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提高玉米产量,但翻耕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比免耕土壤中低。T5对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及提高玉米产量有最好的效果;T3对提高耕层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明显,对改善土壤结构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因此,丘陵区红壤旱地采用翻耕+秸秆深埋的耕作方式,对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522 / 152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耕作对东北黑土团聚体粒级分布及其稳定性的短期影响[J]. 土壤学报, 2009, 46 (01) : 154 - 15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晓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杨学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Harrow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Neil McLaughlin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东部谷物与油种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长期秸秆还田及休闲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36) : 16015 - 16019周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劳秀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土壤压实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小麦氮磷钾吸收的影响(英文)[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1) : 74 - 79G.R.Mari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姬长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三江平原退化湿地和农田土壤养分的比较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 (02) : 23 - 2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马克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洁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卢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倪红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5] 红壤旱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 2006, (05) : 31 - 3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不同施肥结构对稻田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 362 - 36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夏海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7]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土壤水分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1) : 2353 - 2354梁建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二师五一农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二师五一农场刘今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阿拉尔农一师十二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二师五一农场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及其发生规律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4, (01) : 129 - 131黄道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所彭廷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所陈桂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所王克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所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所
- [9] 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4) : 54 - 61王小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蔡典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张镜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高绪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
- [10] 红壤旱地肥力变化及有效施肥技术[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9, (02) : 20 - 2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