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松嫩平原蒙古蒿种群无性系分株的生长与生物量分配规律
被引:37
作者
:
杨允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杨允菲
张宝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张宝田
李建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李建东
机构
:
[1]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来源
:
草业学报
|
2003年
/ 01期
关键词
:
蒙古蒿;
无性系;
生殖分株;
营养分株;
生物量分配谱;
异速生长;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Q945.79 [植物生理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
071012 ;
0713 ;
摘要
:
蒙古蒿为根茎型多年生草本无性系植物。在开花期以后,蒙古蒿无性系种群由生殖分株和营养分株组成。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松嫩平原8月中旬,生殖分株的生长速率和生产力以2龄级明显高于1龄级,营养分株则1龄级略高于2龄级。生殖分株和营养分株的生物量分配谱在2个龄级间均大体相同。生殖分株和营养分株在增高和增重,以及叶和茎花组分的增重均具有稳定的异速生长规律。蒙古蒿种群无性系分株的分配策略是,较小分株将分配较多的能量和物质用于生产器官叶的建成,而较大的分株则分配较少的能量和物质用于生产器官叶的建成。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吉林植被.[M].李建东等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治理及其生物生态机理.[M].李建东;郑慧莹主编;.科学出版社.1997,
[3]
松嫩平原光稃茅香种群生殖分蘖株数量特征分析
张春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黑龙江双城
张春华
杨允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黑龙江双城
杨允菲
[J].
草业学报,
2001,
(03)
: 1
-
7
[4]
松嫩平原寸草苔种群生殖分株的种子生产与生殖分配策略
张春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黑龙江双城
张春华
杨允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黑龙江双城
杨允菲
[J].
草业学报,
2001,
(02)
: 7
-
13
[5]
根茎禾草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方法
杨允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
杨允菲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慧莹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建东
[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1)
: 54
-
58
[6]
东北草原草本植物基本生活型的探讨
李建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建东
[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9,
(02)
: 143
-
155
←
1
→
共 6 条
[1]
吉林植被.[M].李建东等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治理及其生物生态机理.[M].李建东;郑慧莹主编;.科学出版社.1997,
[3]
松嫩平原光稃茅香种群生殖分蘖株数量特征分析
张春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黑龙江双城
张春华
杨允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黑龙江双城
杨允菲
[J].
草业学报,
2001,
(03)
: 1
-
7
[4]
松嫩平原寸草苔种群生殖分株的种子生产与生殖分配策略
张春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黑龙江双城
张春华
杨允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黑龙江双城
杨允菲
[J].
草业学报,
2001,
(02)
: 7
-
13
[5]
根茎禾草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方法
杨允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
杨允菲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慧莹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建东
[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1)
: 54
-
58
[6]
东北草原草本植物基本生活型的探讨
李建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建东
[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9,
(02)
: 143
-
15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