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正义与良知的文化场——《白鹿原》的空间场域分析

被引:7
作者
苏喜庆
机构
[1] 西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白鹿原》; 场域; 权力; 文化重构;
D O I
10.19290/j.cnki.51-1076/i.2010.06.021
中图分类号
I207.42 [新体小说];
学科分类号
050106 ;
摘要
《白鹿原》为我们在社会转型期回归传统、反思历史、建构文化提出了警示。运用场域理论,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我们可以发现作品中所展示的社会空间,民间世俗场、政治权力场和文化场三个场并置,场内场外上演着在风云激变时期文化的失范和重构,作家力挺文化场在社会转型期坚守的正义和良知立场,折射出作家对传统文化建构的希冀和展望。这种场域分析角度,将会使我们对文化资本的社会历史内涵有更多的认识和领悟。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审慎的态度 冷静的批评——2004年《白鹿原》研究综述 [J].
李清霞 .
小说评论, 2005, (04) :93-96
[2]  
文化地理学.[M].(英)迈克·克朗(MikeCrang)原著;杨淑华;宋慧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中国文学论丛.[M].钱穆著;.三联书店.2002,
[4]  
中国文化的展望.[M].殷海光著;.上海三联书店.2002,
[5]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德)尼采(F.W.Nietzsche)著;张友谊译;.外文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