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两系杂交小麦研究Ⅱ.生态型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机制
被引:10
作者
:
邹应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学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
邹应斌
周美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学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
周美兰
何觉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学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
何觉民
戴君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学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
戴君惕
张海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学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
张海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雄伦
机构
:
[1]
湖南农学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
来源
:
湖南农业科学
|
1992年
/ 06期
关键词
:
温度;
光周期;
雄性不育;
小麦;
长沙;
D O I
:
10.16498/j.cnki.hnnykx.1992.06.003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报道了在长沙进行分期播种试验和控制光周期试验的结果。指出生态型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表现是受光周期和温度控制的。光周期和温度诱导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为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四分体形成期,其相应的物候期大致为拔节期至孕穗期。在长沙秋播,能满足育性转换对短日(<12h)和低温(≤10℃)条件的要求,表现雄性不育;在长沙冬播及昆明夏播,则表现雄性可育。
引用
收藏
页码:5 / 7
页数:3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