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财富可积累性视角

被引:15
作者
金成武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财富; 可积累性; 发展差距; 城乡融合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4 ;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财富的意义及财富的可积累性差异的扩展讨论,尝试为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某种理论基础。本文指出,现阶段缩小人群差距从而城乡发展差距,需要注意经济发展中城乡间财富可积累性差异引起的各种问题。乡村地区负担着人类社会整体存续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的维护与生产功能,从而城镇与乡村的发展必然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而农产品从生产到使用过程中的时空刚性使农业生产者高度依赖市场以及多行业技术进步,加之生态环境变化定价的困难,由此在财富积累方面,农业部门比工业部门从而乡村地区比城镇地区有更多劣势。减小城乡间财富可积累性差异从而城乡发展差距,需要完善要素流动机制,促进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正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在流动、集聚及使用过程中,金融机制可能发挥独有的积极与消极两种作用,并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同人群间财富积累的结果,由此金融机制的完善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63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佃农理论.[M].易宪容译;张五常著;.商务印书馆.2000,
[2]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M].(英)穆勒(Mill;J.S.)著;赵荣潜等译;.商务印书馆.1991,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2,
[4]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M].[英]D·李嘉图(Ricardo;D·) 著;[英]P·斯拉法(Sraffa;P·) 主编;郭大力;王亚南 译.商务印书馆.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