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中国碳生产率的因素分解与增长动力——基于LMDI-PDA分解法

被引:13
作者
李珊珊
罗良文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碳生产率; 因素分解; Shephard距离函数; LMDI-PDA分解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2 ; 0201 ;
摘要
将Shephard距离函数引入LMDI-PDA分解法,构建了中国碳生产率七重因素分解模型,并进一步对能源强度因素进行深入分解,并考察了"十二五"时期(2010—2015年)中国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均产出规模的贡献率最大(151.22%),人口规模贡献率最小(1.39%);从行业来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工业对中国碳生产率的贡献最为显著,贡献率分别为13.81%和13.23%;从地区来看,贡献程度较大的地区为山东、广东、湖北和湖南,其碳生产率效应的贡献率分别为13.10%、8.58%、8.17%和6.59%。能源强度因素的拓展分析结果显示,潜在能源强度、能源技术进步能明显促进中国碳生产率增长,但能源技术效率对中国碳生产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区域碳生产率波动的因素分解 [J].
张成 ;
王建科 ;
史文悦 ;
李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10) :41-47
[2]   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 [J].
潘家华 ;
张丽峰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5) :47-57
[3]   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 [J].
潘家华 ;
庄贵阳 ;
郑艳 ;
朱守先 ;
谢倩漪 .
国际经济评论, 2010, (04) :88-101+5
[4]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碳生产率分析 [J].
何建坤 ;
苏明山 .
中国软科学, 2009, (10) :42-47+147
[5]   Three-dimensional decomposition models for carbon productivity [J].
Meng, Ming ;
Niu, Dongxiao .
ENERGY, 2012, 46 (01) :179-187
[6]  
Decomposition of aggregate CO 2 emissions: A production-theoretical approach[J] . P. Zhou,B.W. Ang.Energy Economics . 2007 (3)
[7]  
Energy decomposition analysis: IEA model versus other methods[J] . B.W. Ang,Na Liu.Energy Policy . 2006 (3)
[8]  
Communication The evolution of the “carbonization index”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 Otavio Mielnik,José Goldemberg.Energy Policy . 1999 (5)
[9]  
Current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of Koreas Carbon Productivity .2 KIM W K. http://kiet.re.kr/UpFile/newsbrief/1266304157908.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