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t 3基因在杂种小麦中的利用

被引:4
作者
赵寅槐
邹明烈
马正强
王苏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半矮秆杂种小麦; T.timoPheevi; 雄性不育系; 恢复系; Rbt 3基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中导入Tom Thumb(大拇指矮)的Rht 3基因,育成显性矮秆雄性不育系。1983—1985年连续三年鉴定结果,由显性矮秆不育系配制的杂种小麦,产量可超过高产常规品种的15%左右,株高75—85em,有极强的抗倒性。 具有Rht 3的矮秆不育系与中高秆恢复系的杂种F1株高,可由不育系或恢复系的株高调节。Rht 3与株高修饰因子的结合,能产生40—80cm的矮秆(或半矮秆)系。掌握不同株高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可配制适合某一要求的半矮秆杂种小麦。利用Rht 3矮秆不育系配制半矮秆杂种小麦,如同利用Rht 1,Rht 2选育半矮秆纯系品种一样,都会在小麦育种中发挥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The Tom Thumb dwarfing gene Rht3 in wheat[J] . J. E. Flintham,M. D. Gale.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8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