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社会视角的城市安全规划思考

被引:10
作者
陈宇琳 [1 ]
李强 [2 ]
张辉 [3 ]
刘奕 [3 ]
机构
[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研究所
[2]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
[3]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公共安全研究院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城市安全; 城市规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6 [];
学科分类号
081405 ; 0837 ;
摘要
伴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我国正进入高风险社会阶段,城市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通过梳理风险社会风险的时代特征、发生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理论,对传统城市安全规划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借鉴"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应急管理"风险发生机制分析框架,提出突发事件的类型从自然灾害走向人为灾害、承灾载体的破坏方式从本体破坏走向功能破坏、应急管理从静态防范走向动态防范的城市安全规划范式转型的思路。最后,以高密度地块规划、城市基础设施系统规划和灾后应急规划为例,对新时期城市安全规划的若干重要议题加以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城市群背景下社会风险综合分析框架初探 [J].
李强 ;
陈宇琳 .
广东社会科学, 2012, (02) :190-200
[2]   日本地域防灾规划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J].
阮梦乔 ;
翟国方 .
国际城市规划, 2011, 26 (04) :16-21
[3]   转型社会下的多重复合性风险 三城市公众风险感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J].
刘岩 ;
赵延东 .
社会, 2011, 31 (04) :175-194
[4]   东京都地震防灾计划:经验与启示 [J].
董衡苹 .
国际城市规划, 2011, 26 (03) :105-110
[5]   日本社区防灾减灾体制与应急能力建设模式 [J].
伍国春 .
城市与减灾, 2010, (02) :16-20
[6]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架构分析 [J].
范维澄 ;
刘奕 .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9, 11 (05) :38-41
[7]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思考 [J].
范维澄 ;
刘奕 .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8, 10 (05) :32-34
[8]   美国地方减灾规划编制方法研究——以洛杉矶市为例 [J].
王江波 ;
苟爱萍 .
国际城市规划, 2007, (06) :91-96
[9]   美国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及其启示 [J].
张翰卿 ;
戴慎志 .
国际城市规划, 2007, (04) :58-64
[10]   日本都市绿地防灾系统规划的思路 [J].
齐藤庸平 ;
沈悦 .
中国园林, 2007, (07)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