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伦理视角的自我定位问题

被引:1
作者
王前
徐琳琳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网络; 虚拟; 自我;
D O I
10.19525/j.issn1008-407x.2007.03.011
中图分类号
B82-057 [道德与科学技术];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虚拟自我是网络技术带来的自我存在新形式。作为心灵的产物,虚拟自我有其存在价值,体现为自我实现的满足、真实人性的再现以及美好精神境界的追求三个方面。随着虚拟自我价值的凸显以及人与虚拟世界的过分亲密接触,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哲学反思。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5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人格 [J].
黄蜺 ;
郭聪惠 ;
张圣平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2) :97-100
[2]   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危害和矫正措施 [J].
郭秀红 .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4, (01) :29-30
[3]   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分析 [J].
彭文波 ;
徐陶 .
当代青年研究, 2002, (04) :13-15
[4]   论网络社区的社会角色与行动 [J].
魏晨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1, (02) :141-146
[5]  
网络游戏忧思录.[M].张春良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6]  
网络文化论纲.[M].孟建;祁林著;.新华出版社.2002,
[7]  
网络之音.[M].方益波编著;.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