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基于BOTDR的隧道应变监测研究
被引:39
作者
:
张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张丹
施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施斌
徐洪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徐洪钟
机构
:
[1]
南京大学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2]
南京大学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南京
来源
:
工程地质学报
|
2004年
/ 04期
基金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
BOTDR;
分布式光纤传感;
应变;
布里渊散射光;
隧道;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U456 [隧道观测与试验];
学科分类号
:
0814 ;
081406 ;
摘要
:
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计 (BOTDR)是近年来才研发成功的分布式应变测量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BOTDR的优点和测量原理 ,以某隧道的BOTDR应用实例 ,论证了这一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等结构物分布式应变监测的可行性和优势 ,最后就这一技术在应用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如空间分辨率、光纤布设工艺、健康监测与损伤诊断等作了阐述
引用
收藏
页码:422 / 42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BOTDR应变监测技术应用在大型基础工程健康诊断中的可行性研究
[J].
施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施斌
;
徐洪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徐洪钟
;
张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张丹
;
丁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丁勇
;
崔何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崔何亮
;
陈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陈斌
;
高俊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高俊启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03)
:493
-499
[2]
光纤传感器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J].
马水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江科学院大坝安全监测研究所
马水山
;
王志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江科学院大坝安全监测研究所
王志旺
;
李端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江科学院大坝安全监测研究所
李端有
;
汤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江科学院大坝安全监测研究所
汤平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1,
(S1)
:1692
-1694
[3]
中国21世纪若干重大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
[J].
伍法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北京
伍法权
.
工程地质学报,
2001,
(02)
:115
-120
[4]
光纤检测技术及其应用于岩土工程的关键问题研究
[J].
刘元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后勤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重庆
刘元雪
;
郑颖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后勤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重庆
郑颖人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9,
(05)
:585
-587
[5]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王铁梦著, 1997
[6]
Spatial resolution enhancement in BOTDR by spectrum separation method
[J].
Nitta, N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Chiba Univ, Grad Sch Sci & Technol, Inage Ku, Chiba 2638522, Japan
Chiba Univ, Grad Sch Sci & Technol, Inage Ku, Chiba 2638522, Japan
Nitta, N
;
Tateda, M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Chiba Univ, Grad Sch Sci & Technol, Inage Ku, Chiba 2638522, Japan
Chiba Univ, Grad Sch Sci & Technol, Inage Ku, Chiba 2638522, Japan
Tateda, M
;
Omatsu, T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Chiba Univ, Grad Sch Sci & Technol, Inage Ku, Chiba 2638522, Japan
Chiba Univ, Grad Sch Sci & Technol, Inage Ku, Chiba 2638522, Japan
Omatsu, T
.
OPTICAL REVIEW,
2002,
9
(02)
:49
-53
←
1
→
共 6 条
[1]
BOTDR应变监测技术应用在大型基础工程健康诊断中的可行性研究
[J].
施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施斌
;
徐洪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徐洪钟
;
张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张丹
;
丁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丁勇
;
崔何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崔何亮
;
陈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陈斌
;
高俊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
高俊启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03)
:493
-499
[2]
光纤传感器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J].
马水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江科学院大坝安全监测研究所
马水山
;
王志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江科学院大坝安全监测研究所
王志旺
;
李端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江科学院大坝安全监测研究所
李端有
;
汤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江科学院大坝安全监测研究所
汤平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1,
(S1)
:1692
-1694
[3]
中国21世纪若干重大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
[J].
伍法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北京
伍法权
.
工程地质学报,
2001,
(02)
:115
-120
[4]
光纤检测技术及其应用于岩土工程的关键问题研究
[J].
刘元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后勤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重庆
刘元雪
;
郑颖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后勤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重庆
郑颖人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9,
(05)
:585
-587
[5]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王铁梦著, 1997
[6]
Spatial resolution enhancement in BOTDR by spectrum separation method
[J].
Nitta, N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Chiba Univ, Grad Sch Sci & Technol, Inage Ku, Chiba 2638522, Japan
Chiba Univ, Grad Sch Sci & Technol, Inage Ku, Chiba 2638522, Japan
Nitta, N
;
Tateda, M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Chiba Univ, Grad Sch Sci & Technol, Inage Ku, Chiba 2638522, Japan
Chiba Univ, Grad Sch Sci & Technol, Inage Ku, Chiba 2638522, Japan
Tateda, M
;
Omatsu, T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Chiba Univ, Grad Sch Sci & Technol, Inage Ku, Chiba 2638522, Japan
Chiba Univ, Grad Sch Sci & Technol, Inage Ku, Chiba 2638522, Japan
Omatsu, T
.
OPTICAL REVIEW,
2002,
9
(02)
:49
-5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