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北京高校流行语状况调查

被引:33
作者
陈思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流行语; 脏话; 当代大学生; 北京;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02.05.007
中图分类号
D432.6 [青年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流行语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广为流传的语汇,是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的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它具有新颖性、生动性、简洁性等特点。流行语经常表达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新观念、新感觉,或社会生活中冒出的新事物。如80年代的“下海”,90年代的“上网”。一批“数字族”、“字母族”的出现,如“886”、“584”、“TMD”、“BBS”也反映了流行语新颖的表达形式。再如“恐龙”这种形容人非常丑的说法,十分生动夸张,把人与恐龙联系,讽刺效果非常强。此外,流行语的字数大都在4个字以内,且多为一个词语,如“灌水”、“恐龙”、“牲口”等。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化,折射出当下人们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态。高校流行语作为社会流行语的一个重要表征,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独特的社会文化心态。为了搞清流行语在高校大学生中的使用状况,笔者于2002年1月对北京一些高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与访谈。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9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