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多元统计分析棉花品质性状的研究
被引:5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薛春善
[
1
]
尹景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数学系
周口师范学院数学系
尹景本
[
2
]
机构
:
[1]
周口师范学院数学系
[2]
河南科技学院数学系
来源
: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年
/ 13期
关键词
:
棉花;
多元统计;
纤维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D O I
:
10.13989/j.cnki.0517-6611.2008.13.055
中图分类号
:
S562 [棉];
学科分类号
:
0901 ;
摘要
:
[目的]探讨棉花纤维品质的基本动态与总体特征。[方法]以黄河流域区试的17个杂交春棉品种为材料,对其纤维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与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各项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麦克隆值>黄度>纺纱指数>比强度>纤维长度>反射率>伸长率>整齐度。前3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90.84%,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第3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9.10%、25.36%和16.38%,依次为纤维品质综合因子、伸长率因子和整齐度因子。按纤维品质的相似度,聚类分析将17个杂交春棉品种划分为4大类。[结论]第Ⅰ类为优质棉品种,第Ⅱ类为亚优质棉品种,第Ⅲ、Ⅳ2类为中质棉品种。
引用
收藏
页码:5247 / 5248+5534 +553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RichardA.Johnson;()DeanW.Wichern著;陆璇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崇志
;
李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塔里木大学文理学院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李青
.
新疆农业科学,
2006,
(02)
:121
-124
[3]
我国棉花品种纤维品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J].
肖松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肖松华
;
狄佳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狄佳春
;
刘剑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刘剑光
;
许乃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许乃银
;
陈旭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陈旭升
.
江西棉花,
2002,
(06)
:7
-13
[4]
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剖析
[J].
顾双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顾双平
;
常晓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常晓阳
.
江西农业学报,
2002,
(02)
:24
-28
←
1
→
共 4 条
[1]
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RichardA.Johnson;()DeanW.Wichern著;陆璇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崇志
;
李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塔里木大学文理学院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李青
.
新疆农业科学,
2006,
(02)
:121
-124
[3]
我国棉花品种纤维品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J].
肖松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肖松华
;
狄佳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狄佳春
;
刘剑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刘剑光
;
许乃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许乃银
;
陈旭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陈旭升
.
江西棉花,
2002,
(06)
:7
-13
[4]
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剖析
[J].
顾双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顾双平
;
常晓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常晓阳
.
江西农业学报,
2002,
(02)
:24
-2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