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论马克思尊严观的主体性及其超越路径
被引:2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贺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忠红
[
2
]
机构
:
[1]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东莞理工学院新时代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来源
:
学术研究
|
2020年
/ 02期
关键词
:
主体形而上学;
尊严观;
单向化;
实体化;
非历史性;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B0-0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科分类号
:
0305 ;
010101 ;
摘要
:
西方"主体形而上学"尊严观的"主体"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自我,它不仅是一种自足的实体,更是一种抽象化的"主体"。马克思不仅批判了"主体形而上学"尊严观的思维逻辑,更指出了由此造成的尊严主体的独断性、抽象性和孤立性。进一步,马克思从"单向化""实体化""非历史性"三个层面超越了"主体形而上学"尊严观的"抽象"主体性,确立了尊严的"具体"主体性,在解构的过程中确立了尊严的主体不再是自我意识或自我,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处于社会关系中的历史性个人。这表明了马克思尊严观从意识哲学向实践哲学、由认识论向实践论、从抽象性到具体性的内在超越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2,
←
1
→
共 1 条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