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部性理论的中国环境管理体制设计

被引:22
作者
宋国君
金书秦
傅毅明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外部性分类; 环境管理体制; 设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属性决定了其不可能依靠市场解决,必须进行适当的政府干预。研究外部性的意义在于内部化,即纠正市场失灵。本文对外部性进行了主体划分,建立了以时间和空间为基准的外部性分类矩阵,构建了外部性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的概念模型。基于这些研究,分别回答环境问题是否需要管理、由谁来管、采取什么手段以及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三级两层"的中国环境管理体制框架。跨行政区的环境外部性应当由上一级政府负责管理,在总社会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应当在尽量小的范围实现较高程度的内部化,内部化手段的搭配符合费用效果最好原则。建议中国的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在保留国家、省、市三级环境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设置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的分局以便直接管理省际、市际等外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西方经济学界外部性理论研究介评 [J].
向昀 ;
任健 .
经济评论, 2002, (03) :58-62
[2]   外部性的分类及外部性理论的演化 [J].
沈满洪 ;
何灵巧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01) :152-160
[3]  
排污权交易.[M].宋国君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  
公共部门经济学.[M].(美)鲍德威(RobinW.Boadway);(美)威迪逊(DavidE.Wildasin)著;邓力平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  
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M].樊纲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