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真性”实践反思中国遗产保护——以宏村为例

被引:51
作者
徐红罡
万小娟
范晓君
机构
[1]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关键词
原真性; 遗产保护; 社会建构; 宏村;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2.01.029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原真性是一个建构的概念,中国遗产保护在与国际接轨过程中,没有基于中国文化背景对其加以操作细化。本文通过宏村案例研究发现,在政府以"原真性"为指导思想的自上而下的遗产保护行动中,一直未能就原真性概念本身与社区自下而上的内生力量形成有效的社会互动和共同建构,这导致了原真性概念突出地表现出国际化、行政化、精英化的特征,本土声音特别是当地社区居民的话语权缺失,最终造成了文化遗产保护趋向于表面化、静态化、无机化、旅游化。因此,在遗产保护和管理中,要将原真性理解成一种建构性的标准,充分尊重居民所具有的权力,以确保原真性实践的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2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