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论及其现代命运

被引:3
作者
张有奎
陈瑶
机构
[1] 复旦大学哲学系
[2] 西安石油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上海
[3] 陕西西安
关键词
本体论; 亚里士多德; 现代哲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16 [本体论];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本体论是哲学的基石。在现代,随着人类思维的成熟和社会的转型,传统本体论问题的缺陷暴露了出来:一是其无法涵摄全部哲学问题,如真善美问题;二是抽象物质或抽象精神的理论前提预设。基于时代的要求和哲学本身发展的要求,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批判了传统本体论及其本体论思维方式。发端于柏拉图的传统本体论哲学终结了。然而经过漫长跋涉之后,出于哲学的本性和人类的实践本性,重构新型本体论的呼声又逐渐高涨。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存在与时间.[M].(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rgger)著;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99,
[2]  
哲学研究.[M].(奥)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著;李步楼译;.商务印书馆.1996,
[3]  
从逻辑的观点看.[M].[美]蒯因(Quine;W·) 著;江天骥等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
[5]  
哲学史讲演录.[M].[德]黑格尔(G·W·F·Hegel) 著;贺麟;王太庆 译.商务印书馆.1978,
[6]  
形而上学.[M].(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著;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59,
[7]   哲学的新方向 [J].
张世英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2) :172-180
[8]   寻找“意义”:哲学的生活价值 [J].
孙正聿 .
中国社会科学, 1996, (03) :11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