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山地坡度对退耕农田生态系统自然植被演替初期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金樑
杜晓光
侯扶江
常生华
王晓娟
机构
[1]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农田; 山地坡度; 植物多样性; 第一性生产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生境下的典型生态脆弱地区,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再造秀美山川工程的重点区域,其中山地坡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探讨其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封育5年的退耕农田为目标,探讨山地坡度对黄土高原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保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地坡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阳坡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P<0.01);而对阴坡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2)山地坡度对阴坡群落的均匀度指数影响显著(P<0.05);而对阳坡群落的丰富度影响较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坡度对阳坡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分析表明,山地坡度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退耕农田植物群落演替初期的自然恢复具有显著影响:在坡度<30°的条件下,植被群落自然恢复效果较好;而对>30°的退耕山地,则需要人工辅助措施的促进,是开展退耕封育的重点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对第一性生产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 [J].
李晶 ;
任志远 .
生态学杂志, 2005, (09) :1029-1032
[2]   黄土丘陵区弃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J].
郝文芳 ;
梁宗锁 ;
陈存根 ;
唐龙 .
草业科学, 2005, (09) :1-8
[3]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区旅游开发探讨 [J].
黄金火 .
生态学杂志, 2005, (08) :980-984
[4]   神农架米心水青冈-曼青冈群落的地形异质性及其生态影响 [J].
张谧熊高明陈志刚樊大勇谢宗强 .
生态学报, 2004, (12) :2686-2692
[5]   黄土丘陵区退耕坡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其对土壤入渗的影响 [J].
董三孝 .
水土保持通报, 2004, (04) :1-5
[6]   西部退耕还林还草的序量问题探讨 [J].
于建勇 .
草业科学, 2004, (08) :63-67
[7]   子午岭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J].
李裕元 ;
邵明安 .
生态学报, 2004, (02) :252-260
[8]   黄土沟壑区植被恢复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吴旗县植被恢复为例 [J].
任洪玉 ;
温仲明 ;
杨勤科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02) :154-158
[9]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特性与植被生产力关系研究进展 [J].
郝文芳 ;
梁宗锁 ;
韩蕊莲 ;
侯军岐 .
西北植物学报, 2002, (06) :265-270
[10]   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特征与还林还草措施研究 [J].
马三保 ;
郑妍 ;
马彦喜 .
水土保持研究, 2002, (03) :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