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会让我们更相信谣言吗?——试论微信谣言的三个传播特征

被引:19
作者
郭小安
薛鹏宇
机构
[1]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微信谣言; 微博谣言; 网络谣言; 网络治理; 传播强度;
D O I
10.16582/j.cnki.dzzw.2015.02.011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与微博谣言相比,微信谣言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就传播类型而言,微信谣言大多属于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生活型谣言,传播动机具有强烈的"形象管理""利他主义"传播动机;同时"熟人社会"特征导致微信的自我净化动力不足,而私密化的互动情境在确保沟通内容隐蔽性和社群情感牢固性的同时,也使外部力量的监控和引导难以介入;因此,微信谣言虽然传播强度不大,但是沉淀时间长,无法及时预警和有针对性辟谣。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谣言心理的三个研究维度:理论整合与现实关照 [J].
郭小安 ;
张荣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4, 16 (03) :41-50
[2]   微博生态平衡与自我净化 [J].
单学刚 .
人民论坛, 2012, (06) :30-31
[3]   以自律解决微博传谣问题 [J].
陈力丹 .
青年记者, 2011, (28) :45-46
[4]   微博虚假信息传播的新问题与应对——以“微博打拐”事件为例 [J].
禹卫华 .
新闻记者, 2011, (05) :67-70
[5]   浅析微博“自我净化”功能的利用和提升 [J].
朱海威 ;
范以锦 .
新闻记者, 2011, (05) :63-66
[6]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唐绪军;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7]  
谣言心理学.[M].[美]奥尔波特等著;刘水平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8]  
谣言.[M].(法)卡普费雷(Kapferer;J.N.)著;郑若麟;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