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熟人社会与有组织犯罪的组织性特征

被引:4
作者
王烁
机构
[1]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熟人社会; 有组织犯罪; 组织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7 [犯罪学]; C912.1 [个人(社会人)];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5 ; 1407 ;
摘要
从公开数据可以看出,现阶段中国有组织犯罪成员以当地人为主,外地人所占比例受外来人口数量影响,成员之间关系多为熟人关系。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差序格局下的熟人社会。在此影响之下,现阶段中国有组织犯罪组织性表现出组织规模容易发展壮大,组织对外"凝聚力"相对较强,组织内部结构相对松散,组织的核心圈为当地人,外地人往往处于外层等特征。随着社会发展,中国正逐步由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转变,有组织犯罪在未来则将出现组织严密性增强、组织人员组成越发复杂、核心圈和外层人员组成差异不再明显等趋势。有组织犯罪的这些组织性特征决定了对其必须"打早打小"。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8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M].费孝通; 著.商务印书馆.2011,
[2]   西北地区有组织犯罪实证分析 [J].
贾宇 ;
舒洪水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2, 24 (01) :72-82
[3]  
对广州市十宗重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实证研究.[J].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课题组;李启新;黎杰翠;陈泽峰;.法治论坛.2011, 04
[4]   浙江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调查分析——以30个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为例 [J].
严励 ;
金碧华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1, 23 (06) :5-13
[5]   北京地区有组织犯罪实证分析报告 [J].
张凌 ;
孟永恒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1, 23 (05) :44-52
[6]   东北地区有组织犯罪特点、成因及预防 [J].
张旭 ;
顾阳 ;
罗高鹏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1, 23 (05) :53-58
[7]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视角下的“打早打小”刑事政策解读 [J].
莫晓宇 ;
刘畅 .
唯实, 2011, (05) :66-71
[8]   上海地区有组织犯罪调查报告 [J].
顾肖荣 ;
涂龙科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9, (10) :91-101
[9]   熟人社会及其根治的社会政治学分析 [J].
铁锴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9 (03) :75-79
[10]   熟人社会阻碍现代化进程 [J].
翟学伟 .
人民论坛, 2006, (10)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