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B诱发树鼩肝癌过程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分析及意义

被引:13
作者
秦雪 [1 ]
代智 [2 ]
崔杰峰 [2 ]
苏建家 [3 ]
曹骥 [3 ]
欧超 [3 ]
李山 [1 ]
陈晓燕 [1 ]
谢丽 [1 ]
王健 [1 ]
岳海英 [3 ]
李瑗 [3 ]
刘银坤 [2 ]
机构
[1]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实验中心
[2]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
[3] 广西肿瘤研究所
关键词
癌; 肝细胞; 树鼩科; 蛋白质组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7 [肝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比较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树鼩肝细胞癌生长不同阶段的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筛查在AFB1诱发的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蛋白质分子。方法用双向电泳(2-DE)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MALDI-TOF-MS/MS)对同一动物自身的癌发生前肝组织(A45W),癌发生后的肝癌组织(ACa)及未经AFB1处理的对照组动物肝组织(E45W)进行了相互比较。结果A45W组、ACa组、E45W组分别平均检测到(1255±43)个蛋白点(n=3)、(1198±50)个蛋白点(n=3),和(1252±40)个蛋白点(n=3),以其中A45W组图谱为参考胶,ACa组、E45W组分别与其匹配的平均匹配点数为(818±39)个(n=3)和(777±45)个(n=3),平均匹配率分别为66%和62%。癌与癌前比(ACavsA45W),相差2倍以上的上调点和下调点分别为108个(包括癌特异点)和75个;癌前与未经AFB1处理的对照组比(A45WvsE45W),相差2倍以上的上调点有78个,下调点有21个。质谱可鉴定出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1、不均一核糖核酸核蛋白A2/B1、peroxiredoxin1、peroxiredoxin2、膜联蛋白4、肌球蛋白α链等26种胶内差异蛋白质。结论在AFB1诱发的树鼩肝癌发生不同阶段有明显的差异性蛋白表达谱,为进一步对人肝癌蛋白质组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引用
收藏
页码:538 / 5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用cDNA阵列技术研究黄曲霉毒素B1诱发树鼩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基因变化 [J].
李瑗 ;
苏建家 ;
曹骥 ;
欧超 ;
仇效坤 ;
班克臣 ;
杨春 ;
覃柳亮 ;
罗丹 ;
岳惠芬 ;
张丽生 ;
万大方 ;
顾健人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3, (02) :33-36
[2]   HBV和AFB1引起树鼩肝癌形成过程中IGF-Ⅱ蛋白表达的动态观察 [J].
李瑗 ;
苏建家 ;
严瑞琪 ;
覃柳亮 ;
杨春 ;
班克臣 ;
段小娴 ;
黄国华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9, (04) :395-398
[3]   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率20年变化趋势和近期预测分析 [J].
李连弟 ;
鲁凤珠 ;
张思维 ;
牧人 ;
孙秀娣 ;
皇甫小梅 ;
孙杰 ;
周有尚 ;
欧阳宁慧 ;
饶克勤 ;
陈育德 ;
孙爱明 ;
薛志福 ;
夏毅 .
中华肿瘤杂志, 1997, (01) :4-10
[4]  
肿瘤蛋白质组学[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主初,梁宋平主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