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亚热带次生栎林与火炬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季节动态

被引:61
作者
王国兵
阮宏华
唐燕飞
栾以玲
陈月琴
陶忠芳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季节动态; 次生栎林; 火炬松人工林;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8.0036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在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次生栎林和火炬松人工林内,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两年测定了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林地凋落物输入量.结果表明:两种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均在植物生长旺季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在植物休眠季节维持在较高水平;在0~10cm土层内,火炬松林和次生栎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变幅分别在267.8~459.8mg.kg-1和278.6~467.8mg.kg-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温度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森林地上凋落物输入量、土壤湿度无显著相关关系.说明该区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季节波动可能与土壤中有效碳及其它土壤养分的可利用状况、植物根系对营养的竞争以及林木的生长节律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米亚罗林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J].
张于光 ;
张小全 ;
肖烨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1) :2029-2033
[2]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的比较 [J].
朱志建 ;
姜培坤 ;
徐秋芳 .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04) :523-526
[3]   不同施肥雷竹林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 [J].
杨芳 ;
吴家森 ;
钱新标 ;
吴丽君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6, (01) :70-74
[4]   杉木人工林取代天然次生阔叶林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J].
胡亚林 ;
汪思龙 ;
颜绍馗 ;
高洪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8) :1411-1416
[5]   天然林改为经济林后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 [J].
俞益武 ;
徐秋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5) :103-105+113
[6]   温带阔叶林中氮的保留机制 :“春坝”假设及研究实例(英文) [J].
Natthew WARREN ;
邹晓明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1) :11-15
[7]   油松与锐齿栎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初步研究 [J].
刘建军 ;
余仲东 ;
李华 .
陕西林业科技, 2001, (02) :7-10
[8]   红壤微生物量的季节性变化研究 [J].
陈国潮 ;
何振立 ;
姚槐应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999, (04) :47-48
[9]   Soil microbial and nutrient dynamics in a wet Arctic sedge meadow in late winter and early spring [J].
Edwards, Kate A. ;
McCulloch, Jennifer ;
Kershaw, G. Peter ;
Jefferies, Robert L. .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06, 38 (09) :2843-2851
[10]   Soil C and N dynamic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easonally dry tropical forests in Mexico [J].
Saynes, V ;
Hidalgo, C ;
Etchevers, JD ;
Campo, JE .
APPLIED SOIL ECOLOGY, 2005, 29 (03) :28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