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源的海州香薷和野胡萝卜的铜抗性及铜积累差异

被引:7
作者
柯文山 [1 ]
熊治廷 [2 ]
谢明吉 [1 ]
熊双莲 [2 ]
黄河 [2 ]
李民敬 [2 ]
机构
[1]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海州香薷; 野胡萝卜; 铜抗性; 铜积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来自矿区(铜绿山和赤马山铜矿)和非矿区(红安、武汉严西湖)的海州香薷和野胡萝卜种群为对象,通过土培实验,研究了2种植物的铜抗性及铜吸收积累差异。结果显示,来自矿区的海州香薷和野胡萝卜种群的铜抗性都明显高于非矿区种群,但2种植物种群的铜吸收积累特征明显不同:海州香薷植物吸收的Cu主要集中在根中,但矿区种群吸收积累的铜量明显低于非矿区种群;而野胡萝卜吸收的Cu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地上部分的Cu富集量是根的1.5倍),但积累的铜量在矿区和非矿区种群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来自矿区的海州香薷可能进化为铜避性对策,而野胡萝卜的铜抗性与其吸收积累的总量没有明显的关系,但有很好的向地上运输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海州香薷和鸭跖草铜吸收机理 [J].
施积炎 ;
陈英旭 ;
田光明 ;
林琦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6) :642-646
[2]   海州香薷对铜的蓄积及铜的毒性效应 [J].
李锋民 ;
熊治廷 ;
胡洪营 .
环境科学, 2003, (03) :30-34
[3]   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 [J].
黄铭洪 ;
骆永明 .
土壤学报, 2003, (02) :161-169
[4]   铜矿区超积累Cu植物的研究 [J].
姜理英 ;
石伟勇 ;
杨肖娥 ;
傅承新 ;
陈伟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7) :906-908
[5]   大冶铜绿山矿区海州香薷(Elsholtzia hai-chowensis)植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J].
柯文山 ;
席红安 ;
杨毅 ;
王万贤 ;
陈世俭 .
生态学报, 2001, (06) :907-912
[6]   湖北铜绿山古铜矿冶炼渣植被与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含量研究 [J].
束文圣 ;
杨开颜 ;
张志权 ;
杨兵 ;
蓝崇钰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1, (01) :7-12
[7]   植物抗污染进化及其遗传生态学代价 [J].
熊治廷 .
生态学杂志, 1997, (01) :54-58
[8]   植物对环境污染的适应与植物的微进化 [J].
段昌群 .
生态学杂志, 1995, (05) :43-50
[9]   Differences in Accumulation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 to Copper Stress in three Populations of Elsholtzia haichowensis S. [J].
Jie Liu ;
Zhiting Xiong .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005, 168 :5-16
[10]  
A techniqu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leadtolerance in plants. Wilkins D.A. Nature .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