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信号、多重观众与中国外交再定位

被引:30
作者
蒲晓宇
机构
[1] 美国内华达大学政治学系
关键词
地位信号; 中国外交; 新兴大国; 发展中国家;
D O I
10.13569/j.cnki.far.2014.02.021
中图分类号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中国在新的历史基点上如何定位,是中国外交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本文运用国际地位和信号传导理论的新成果,搭建一个"地位信号"传导的分析框架,以阐明中国外交再定位所面临的难题,并尝试对中国发出的自我再定位的信号做出一些解释。中国向国际社会释放出的地位信号并非连贯一致,有时强调自己是新兴大国,而有时又刻意凸显自己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中国在寻求一个新的国际定位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恰当处理国内外观众对中国的不同期待。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对外关系的国内管理和内外统筹——国内因素与中国对外政策 [J].
张清敏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3, (08) :117-138+159
[2]   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的角色定位 [J].
刘丰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3, 30 (02) :1-16
[3]   中国外交创造性介入理念的知识谱系和研究议程 [J].
尹继武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 (05) :65-70
[4]   建设性领导与中国外交转型 [J].
赵可金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2, (05) :42-57+157
[6]   当代中国国际定位的若干思考 [J].
蔡拓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5) :121-136+222
[7]  
世界呼唤可预期的中国[N]. 王凯,唐世平.东方早报. 2013 (A11)
[8]  
创造性介入[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逸舟, 2011
[9]  
角色·责任·成长路径[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胡键, 2010
[10]  
刘华清回忆录[M]. 解放军出版社 , 刘华清,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