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预算的公共投资效率意义——以浙江温岭市泽国镇为例

被引:13
作者
苏振华
机构
[1] 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效率; 偏好表达; 一致同意; 民众参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12.3 [预算、决算];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摘要
主要的论题是政府在公共预算制定过程中,通过怎样的机制实现公共投资效率的最大化。采用了规范研究与实证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表明,公共投资效率的涵义是公共投入为相关民众带来福利的最大改进,其规范性制度意义是相关民众就公共预算方案达成一致同意。研究指出,实现公共投资效率的核心问题是居民偏好的有效表达与偏好的集结;基于偏好表达与偏好集结的不可能性困境,在居民偏好给定的情况下,通过居民参与公共预算方案的讨论与协商,居民的偏好能够有效表达,并在协商过程中理性地、非强制地改变自己的偏好,进而就公共决策达成一致同意。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实施的参与式公共预算模式,有效解决了公共投资决策中的偏好表达与偏好集结的问题,促进了公共投资效率的实现,在基层公共预算制度改革中具有普遍意义。居民在公共预算制定过程中的协商参与,不仅使得政府公共决策具有了政治上的合法性,公共决策满足了民众需求,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公共投资效率的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9+126 +1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政治哲学关键词[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张凤阳等著, 2006
[2]  
同意的计算[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詹姆斯·M.布坎南(JamesM.Buchanan), 2000
[3]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 学林出版社 , (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 1999
[4]  
Multipart pricing of public goods[J] . Edward H. Clarke.Public Choice . 1971 (1)
[5]  
Green,J.R.,Laffont,J.J. Incentives in public decision making .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