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积冰的云雾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39
作者
罗宁 [1 ]
文继芬 [2 ]
赵彩 [3 ]
唐磊 [4 ]
机构
[1] 贵州省气象局
[2] 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3] 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
[4] 贵州省气象台
关键词
导线积冰; 云雾特征; 积冰增长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 [水汽、凝结和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导线积冰在贵州山区是常见的气象灾害,导线积冰增长率与气象云雾因子密切相关。研究选择贵州西部、北部、中部3个积冰区进行了专门外场观测,观测项目有:云滴谱、含水量、气温、风向、风速、导线上积冰的长径、短径。观测分析表明:贵州云滴浓度、特征平均直径没有显著性地区差异;云滴平均浓度140~312个/cm3,云滴算术平均直径、均立方根直径、中值体积直径分别为7.5μm,11.3μm和20μm;14μm以上大云滴浓度平均占云滴总浓度的12.5%,但对含水量的贡献高达78%,大滴与导线碰撞效率高,大滴是导线积冰的关键因子;云雾含水量平均0.20g/m3;在0~-6℃之间,含水量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南北向导线积冰比东西向的积冰多;导线积冰增长率与含水量的大小成正比,风速超过3m/s时,积冰增长率与风速有较明显的正比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华北平原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动力和热力特征 [J].
何立富 ;
李峰 ;
李泽椿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2) :160-168
[2]   我国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变化初步解释 [J].
刘小宁 ;
张洪政 ;
李庆祥 ;
朱燕君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5, (02) :220-230+271
[3]   北京城市能见度及雾特征分析 [J].
王继志 ;
徐祥德 ;
杨元琴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S1) :160-169
[4]   中国近40年来雾的研究 [J].
李子华 .
气象学报, 2001, (05) :616-624
[5]   西双版纳冬季雾的微物理结构及演变过程 [J].
黄玉生 ;
黄玉仁 ;
李子华 ;
陈宝君 ;
黄建平 ;
顾江新 .
气象学报, 2000, (06) :715-725
[6]   黄山冬季气温分类及雪、雨凇和雾凇的气候分析 [J].
吴有训 ;
陈健武 ;
杨保桂 ;
张兵 ;
江斌 ;
徐巍 ;
王进宝 .
气象学报, 2000, (03) :376-384
[7]   气象记录的雨雾淞冰与导线冰害事故的关系附视频 [J].
罗宁 .
贵州气象, 1994, (06) :16-20
[8]   雨雾淞天气的滴谱 含水量与积冰 [J].
文继芬 .
贵州气象, 1994, (06) :21-26
[9]   电线积冰若干小气候特征的探讨 [J].
谭冠日 .
气象学报, 1982, (01) :13-23
[10]  
微观云物理学[M]. 气象出版社 , 王鹏飞,李子华编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