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灵:教育的人性论——解读涂又光教育思想之人性论

被引:17
作者
朱新卓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人性; 灵; 知; 情; 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92 [];
学科分类号
040103 ; 060207 ;
摘要
人生而蕴含灵性的潜能,随着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正常成长、接受教育和自觉努力,灵性的潜能就会在不同人的心里不同程度地发育、生长。人性灵指人拥有丰富、微妙、敏感的精神状态,这体现在四个方面:灵动的意识生成独立的认识和体验,主动的意向形成能动的存在趋向,健全的自我促成自为、生成的生命形态,敞开的灵明引导超越的精神向度。教育应以性灵说为人性论,以发展人性为任务,通过和谐并进、相得益彰地发展人的知情意,促进灵性的充分敞开,促成人的全面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4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实用人类学.[M].(德)伊曼努尔·康德著;邓晓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哲学导论.[M].张世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存在与时间.[M].(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rgger)著;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99,
[4]  
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M].高清海等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5]  
人心与人生.[M].梁漱溟著;.学林出版社.1984,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
[7]   “象思维”与原创性论纲 [J].
王树人 .
哲学研究, 2005, (03) :32-36
[8]   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 [J].
鲁洁 .
教育研究, 2004, (06) :3-7
[10]   关于人性问题的新探索——儒家人性理论与基督教人性理论的比较研究 [J].
俞吾金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1) :49-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