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植物对沉积物-水界面环境特征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王永平 [1 ]
朱广伟 [2 ]
洪大林 [1 ]
秦伯强 [2 ]
机构
[1]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沉积物-水界面; 营养盐; 氧气侵蚀深度;
D O I
10.13198/j.res.2012.10.60.wangyp.016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为明确沉水植物对沉积物-水界面环境特征的影响机制,在采自于太湖草、藻型湖区的沉积物柱状样中种植沉水植物后进行破坏性采样,测定沉积物-水界面以上5 cm上覆水的营养盐含量和沉积物的含水量、中值粒径、w(TOC)、w(TON)、w(TP)、金属元素含量等的垂直分布和氧气侵蚀深度.结果表明,种植沉水植物对沉积物-水界面环境特征的影响主要为:①显著降低了上覆水中ρ(PO43--P)〔草型湖区上覆水由(7.98±1.85)μg/L降至(4.65±1.16)μg/L,藻型湖区上覆水由(7.86±0.84)μg/L降至(4.89±0.48)μg/L〕和草型湖区上覆水中的ρ(DOC)〔由(6.64±0.41)mg/L降至(4.73±0.69)mg/L〕,但没有引起上覆水中ρ(NO3--N)、ρ(NO2--N)和ρ(NH4+-N)的显著差异;②明显提高表层沉积物的含水量,减小草型湖区沉积物表层的中值粒径;③降低草型湖区沉积物表层2 cm内w(TOC)和w(TON),增加草型湖区上层沉积物中w(TP);④明显降低草型湖区沉积物中w(Ca)和w(Mg),但对草、藻型湖区沉积物中的Al,K,Cu,Pb和Zn的含量影响都不明显;⑤藻型湖区沉积物中氧气侵蚀深度由1.6 mm增至3.0 mm,草型湖区沉积物则由3.7 mm增至24.0 mm.
引用
收藏
页码:1133 / 11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青年湖沉积物中氮赋存形态的季节性变化 [J].
李鑫 ;
赵林 ;
马凯 ;
毛国柱 ;
刘涉江 ;
齐云 ;
李楠 .
环境科学研究, 2012, 25 (02) :140-145
[2]   沉水植物对水-沉积物界面各形态氮含量的影响 [J].
王圣瑞 ;
金相灿 ;
崔哲 ;
颜昌宙 ;
步青云 ;
赵海超 ;
楚建周 ;
周小宁 .
环境化学, 2006, (05) :533-538
[3]   沉水植物生长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磷分布及界面释放的影响 [J].
包先明 ;
陈开宁 ;
范成新 .
湖泊科学, 2006, (05) :515-522
[4]   沉水植物黑藻对上覆水中各形态磷浓度的影响 [J].
王圣瑞 ;
金相灿 ;
赵海超 ;
崔哲 ;
颜昌宙 ;
步青云 ;
楚建周 ;
周小宁 .
地球化学, 2006, (02) :179-186
[5]   湿地植物根表的铁锰氧化物膜 [J].
刘文菊 ;
朱永官 .
生态学报, 2005, (02) :358-363
[6]   植物消波消浪研究综述 [J].
吉红香 ;
黄本胜 ;
邱秀云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5, (01) :75-78
[7]   太湖沉积物重金属及营养盐污染研究 [J].
刘恩峰 ;
沈吉 ;
朱育新 ;
夏威岚 ;
潘红玺 ;
金章东 .
沉积学报, 2004, (03) :507-512
[8]   太湖沉积物悬浮的动力机制及内源释放的概念性模式 [J].
秦伯强 ;
胡维平 ;
高光 ;
罗敛葱 ;
张金善 .
科学通报, 2003, (17) :1822-1831
[9]   沉水植物重建对富营养水体氮磷营养水平的影响 [J].
吴振斌 ;
邱东茹 ;
贺锋 ;
付贵萍 ;
成水平 ;
马剑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8) :1351-1353
[10]   沉水植物分布格局对湖泊水环境N、P因子影响 [J].
马凯 ;
蔡庆华 ;
谢志才 ;
黎道丰 ;
刘瑞秋 .
水生生物学报, 2003, (03) :23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