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与治理

被引:8
作者
谢水仙
陈万权
陈扬林
宋位中
刘守俭
杨发荣
杨世发
胡箭卫
董敬生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 天水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4] 天水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北京
[5] 北京
[6] 兰州
[7] 天水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发病基地; 生态治理;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1997.01.006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1985~1990年作者对甘肃省陇南地区小麦条锈病秋苗菌源动态、越冬情况及其春季流行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秋苗发病重、越冬菌源多是导致春季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海拔1600~1800m及其相邻的部份地区秋苗发病严重或较重,是发病基地或菌源基地,亦是治理的关键地区。其治理的配套关键技术包,括改制控害、抗病品种合理布局、适期晚播和粉锈宁拌种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技术。其中通过改制,建立新的农业生态体系,兼与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和调节播期相结合,构成综合的生态治理工程,并不断优化,便有可能实现持久控害致富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4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