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与非平衡生态学在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放牧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7
作者
熊小刚
韩兴国
陈全胜
米湘成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退化草原; 状态与过渡模型; 灌丛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为认识放牧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产生了放牧系统的平衡生态学和非平衡生态学原理。放牧系统的平衡生态学原理假定 :一旦干扰在系统中发生 ,系统将偏离平衡态 ;而当干扰解除后 ,系统将自动返回原来的状态或在新的领域实现平衡。在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放牧系统动态的研究中 ,来自平衡生态学的 Clem ents- Duksterhuis演替理论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研究框架。尽管已经证实对退化不太严重的典型草原放牧系统 ,平衡生态学原理是适用的 ,但是对于这一地区严重退化的放牧系统的动态 ,它显然并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事实上许多放牧系统动态遵循非平衡生态学原理。在非平衡放牧系统中 ,稳定的状态是不会实现的 ,因为在这样的系统中 ,非生物变量对于植被的动态似乎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从而也决定着草食动物的种群动态。状态与过渡模型基于非平衡生态学原理 ,它能够解释过度放牧下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崩溃或灌丛化 ,因此它适于该地区严重退化的典型草原放牧系统的动态。鉴于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放牧系统普遍严重退化的现实 ,未来该地退化放牧系统的研究应更多地应用非平衡生态学原理 ,并且严重退化的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试验 ,特别是灌丛化草原的重建也应置于它的指导之下
引用
收藏
页码:2165 / 21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锡林河流域草原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趋势、原因和结局
    熊小刚
    韩兴国
    白永飞
    潘庆民
    [J]. 草业学报, 2003, (03) : 57 - 62
  • [2] 锡林河流域草原植被退化空间格局分析
    仝川
    杨景荣
    雍伟义
    雍世鹏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5) : 571 - 578
  • [3] 1995~2000年中国沙地空间格局变化的遥感研究
    张国平
    刘纪远
    张增祥
    赵晓丽
    周全斌
    [J]. 生态学报, 2002, (09) : 1500 - 1506+1574
  • [4] 土壤退化与草地退化关系的研究
    李绍良
    陈有君
    关世英
    康师安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01) : 92 - 95
  • [5] 内蒙古草原退化与恢复演替机理的探讨
    刘钟龄
    王炜
    郝敦元
    梁存柱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01) : 84 - 91
  • [6] 放牧破坏地表植被对典型草原地区土壤湿度的影响
    佟乌云
    陈有君
    李绍良
    李立民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0, (04) : 56 - 61
  • [7] 不同放牧率下冷蒿小禾草草原放牧演替规律与数量分析
    汪诗平
    李永宏
    王艳芬
    韩苑鸿
    [J]. 草地学报, 1998, (04) : 299 - 305
  • [8] 内蒙古草原土壤退化进程及其评价指标的研究
    李绍良
    贾树海
    陈有君
    康师安
    关世英
    何婕平
    [J]. 土壤通报, 1997, (06) : 2 - 4
  • [9] 内蒙古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Ⅱ.恢复演替时间进程的分析[J]. 王炜,刘钟龄,郝敦元,梁存柱.植物生态学报. 1996(05)
  • [10] 内蒙古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Ⅰ.退化草原的基本特征与恢复演替动力[J]. 王炜,刘钟龄,郝敦元,梁存柱.植物生态学报. 199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