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孔隙介质砂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6
作者
张小莉 [1 ]
冯乔 [2 ]
王玉生 [3 ]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
[2] 山东科技大学
[3]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
关键词
测井响应; 双孔隙介质; 砂岩储层; 沉积微相; 黏土矿物;
D O I
10.16489/j.issn.1004-1338.2006.04.015
中图分类号
P631.8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双孔隙介质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其地层因素和孔隙度关系、电阻增大率和含水饱和度实验关系不符合典型的阿尔奇公式特征。测井响应特征中气、油、水层差异小。双孔隙介质储层具有发育的微孔隙网络和较大孔隙网络,微孔隙网络和大孔隙网络中具有2种性质的“双种水”特征,即束缚水、自由水和渗入水的混合液。相关分析认为,控制双孔隙介质储层特征的主要因素为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地层水系统和流体动力特征,双孔隙介质砂岩储层具有良好的含油气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41 / 343+384 +38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用常规测井曲线探索裂缝产状及气水划分 [J].
文泽军 .
测井技术, 2005, (05) :82-85+89
[2]   自由流体孔隙度评价砂岩储层产能的方法探讨 [J].
郝以岭 ;
周明顺 ;
宁志英 ;
李海兵 ;
赵凌风 .
测井技术, 2005, (02) :141-143+184
[3]   哈南阿尔善油藏微裂缝特征及其对开发的影响 [J].
张莉 ;
杨亚娟 ;
岳乐平 ;
苗坤 ;
宋社民 ;
张满库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2) :158-160+193
[4]   各向异性双重介质垂直裂缝井两相流体渗流 [J].
邓英尔 ;
刘慈群 .
力学学报, 2000, (06) :698-706
[5]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中的吸渗排油作用 [J].
傅秀娟 ;
阎存章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8, (01) :59-64
[6]  
测井新技术与油气层评价进展[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局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