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标型小麦核雄性不育、保持系的选育研究

被引:32
作者
黄寿松
李万隆
徐洁
薛昌璞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陕西杨陵,,陕西杨陵,,陕西杨陵,,陕西杨陵,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系; 保持系; 附加染色体; 蓝粒小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将蓝粒小麦中携带有蓝色胚乳基因和育性恢复基因的4E 染色体,附加到小麦核型雄性不育系上,选育出蓝标型小麦雄性不育、保持系。该体系浅蓝粒种子长出植株自交结实,粒色分离为深蓝、浅蓝和白粒。其中,白粒种子长出植株,全部为雄性不育,为普通小麦品种所恢复,杂种优势显著;浅蓝粒种子植株则自交结实,粒色仍分离为深蓝、浅蓝和白粒,可作为雄性不育的保持系;深蓝粒种子植株自交结实,粒色深蓝不分离。白粒、浅蓝粒和深蓝粒种子植株,在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构型,分别为21Ⅱ、21Ⅱ十1Ⅰ和22Ⅱ.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蓝粒小麦雄性不育—保持系选育研究初报 [J].
黄寿松 ;
薛昌璞 ;
徐洁 ;
李万隆 .
西北植物学报, 1988, (03) :162-166+208
[2]   蓝粒单体小麦研究(一) [J].
李振声 ;
穆素梅 ;
蒋立训 ;
周汉平 ;
吴景科 ;
余玲 .
遗传学报, 1982, (06) :431-439+505
[3]  
作物雄性不育性育种原理和方法[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秦太辰 著,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