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海盆地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14
作者
万志峰 [1 ,2 ]
夏斌 [1 ,2 ]
徐力峰 [3 ]
李建峰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3] 广东有色工程勘察设计院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构造演化; 动力学机制; 走滑拉分; 热沉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12 [海底地质、深海地质];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莺歌海盆地是在印支地块与华南地块缝合线上发展起来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其奇特的地质现象与复杂的动力学背景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关于其形成机制,目前主要有四种观点:"中国东部裂陷式"观点、"左旋走滑"观点、"右旋走滑"观点、"先左旋后右旋"观点。通过对该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盆地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及沉积学综合分析,认为莺歌海盆地形成演化受印-藏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以及地幔上涌的影响,主要经历了古新世—早渐新世左旋拉分、晚渐新世—中新世热沉降、上新世—第四纪右旋拉分三个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654 / 65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J].
朱伟林 ;
张功成 ;
高乐 .
石油学报, 2008, (01) :1-9
[2]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油气成藏条件比较研究 [J].
万志峰 ;
夏斌 ;
何家雄 ;
刘宝明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5) :648-652
[3]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J].
何家雄 ;
施小斌 ;
阎贫 ;
黄安敏 ;
张树林 ;
刘海龄 .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02) :129-135
[4]   关于南海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研究的一点思考 [J].
夏斌 ;
崔学军 ;
谢建华 ;
王冉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 (03) :221-227
[5]   莺歌海盆地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钟志洪 ;
王良书 ;
夏斌 ;
董伟良 ;
孙珍 ;
施央申 .
地质学报, 2004, (03) :302-309
[6]   莺歌海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J].
孙向阳 ;
任建业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4) :45-50
[7]   莺歌海盆地周边区域构造演化 [J].
郭令智 ;
钟志洪 ;
王良书 ;
施央申 ;
李华 ;
刘绍文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1) :1-12
[8]   莺歌海盆地拉张性质的研究 [J].
丁中一,杨小毛,马莉,谢顺兴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01) :53-61
[9]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幕式裂陷的动力过程及10Ma以来的构造事件 [J].
李思田 ;
林畅松 ;
张启明 ;
杨士恭 ;
吴培康 .
科学通报, 1998, (08) :797-810
[10]   转换—伸展盆地──莺歌海的演化 [J].
孙家振,李兰斌,杨士恭,张启明 .
地球科学, 1995, (03) :24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