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被引:59
作者
龚育龄
王良书
刘绍文
李成
韩用兵
李华
刘波
蔡进功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南京
[3] 东华理工学院探测与信息技术系
[4] 江西抚州
[5] 南京
[6] 山东东营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大地热流; 热导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4.2 [地球的内部热];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依据13口井的系统测温数据和700口余井的试油测温数据,以及47块岩样的热导率测试结果,给出了济阳坳陷及外围的13个大地热流实测数据和101个大地热流估算值。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具有较高的大地热流背景,现今热流平均为(65.8±5.牡mw/m’;盆地区热流的横向变化特征与基底埋深相关,基底浅的凸起区和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区热流高,而基底埋深大的凹陷区热流相对低;沾化凹陷平均为(67.4±5.3)mW/m2,高于全区平均值,东营凹陷为(66.0±6.1)mW/m2、车镇凹陷为(65.1±3.7)mW/m2,与全区平均值较接近,惠民凹陷为(63.6±5.0)mW/m2,低于全区平均值。实际上,盆地区的基底埋深和盆内凸起或凹陷分布是由新生代岩石圈拉张过程控制的,火山岩分布也与这期岩石图拉张过程相关。所以,济阳坳陷大地热流分布特征是新生代构造—热事件决定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84 / 39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济阳坳陷地温场分布特征 [J].
龚育龄 ;
王良书 ;
刘绍文 ;
郭令智 ;
蔡进功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5) :652-658
[2]   渤海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J].
王良书 ;
刘绍文 ;
肖卫勇 ;
李成 ;
李华 ;
郭随平 ;
刘波 ;
罗毓晖 ;
蔡东升 .
科学通报, 2002, (02) :151-155
[3]   济阳坳陷沾化东区块现今地温场及热历史 [J].
程本合 ;
徐亮 ;
项希勇 ;
穆星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2) :238-244
[4]   全球地表热流的产生与分布 [J].
叶正仁 ;
Bradford H.Hager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2) :171-179
[5]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热演化与生烃阶段 [J].
李荣西 ;
廖永胜 ;
周义 .
地球学报, 2001, (01) :85-90
[6]  
中国东、西部两类盆地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J]. 王良书,李成,刘福田,李华,卢华复.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S1)
[7]   准噶尔盆地大地热流 [J].
王社教 ;
胡圣标 ;
李铁军 ;
汪集旸 ;
赵文智 .
科学通报, 2000, (12) :1327-1332
[8]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部地热特征 [J].
张健 ;
汪集旸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10) :1095-1100
[9]   胜利油气区东营凹陷现今地温场研究 [J].
熊振 ;
王良书 ;
李成 ;
施小斌 ;
郭随平 ;
王捷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3) :312-321
[10]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宗国洪 ;
肖焕钦 ;
李常宝 ;
施央申 ;
王良书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3) :275-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