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岩与孔隙

被引:1
作者
张荫本
陈季高
机构
[1]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孔隙率; 灰质; 孔隙度; 云岩; 生物礁; 储集岩; 灰岩; 造礁生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石油地质学家一直认为生物礁的格架孔隙是最好的油气储集空间。通过我国西南地区地表及井下礁岩物性的测定、分析,对比,证明古代礁岩不是良好的储集岩,甚至根本不是储集岩。古代礁岩要形成储集层,必要条件是:或者曾遭受溶蚀淋滤,或者被咸淡水混合交代白云岩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3+5 +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石油地质学.[M].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教研室编;.地质出版社.1979,
[2]   四川上二叠统老龙洞生物礁及其成岩作用 [J].
强子同 ;
郭一华 ;
张帆 ;
严传太 ;
郑家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5, (01) :82-90+125
[3]   白云化作用的环境标志初步探索 [J].
陈彦华 ;
孙妥 ;
刘莺 .
石油实验地质, 1983, (04) :276-284+329
[4]   四川盆地二迭系中的白云岩化 [J].
张荫本 .
石油学报, 1982, (01) :29-33+101
[5]   建南气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的勘探实践 [J].
陈劲人 ;
银玉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1, (02) :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