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区矫正模式特色与问题点分析

被引:26
作者
张荆
机构
[1] 北京工业大学
关键词
社区矫正; 北京模式; 基本理念; 管理体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8 [劳动教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北京社区矫正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已形成政法委领导、多部门参与、司法行政为主体的组织运行体制和较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以及庭前调查评估、矫正对象衔接、日常教育管理、解除矫正等工作流程。北京社区矫正除了具有全国一盘棋的共性外,还表现为四大特色,即维稳理念下的专门化严格管理;监狱干警作为重要的专业力量的全程参与;民间力量的"40、50"协管员的辅助管理以及具有集中培训等特色的"阳光中途之家"建设。"北京模式"以其独特管理方式在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中独树一帜,成果显著;但在十年的运行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点和亟待完善的方面,需研讨和改进。北京社区矫正理念应在首都维稳的特色中融入更高的价值理性;积极探索符合社区矫正自身规律的管理方式,避免简单地移植或复制监狱管理体制和方法;积极培育社会组织,突破民间参与率低等"制度瓶颈";强化"阳光中途之家"的社会救助功能,探索小型化和社区嵌入方式;通过监狱管理制度改革,增大假释比例,控制减刑数量,使社区矫正人员数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将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上移,在区县级设立专业化的矫正官队伍,并给民间参与社区矫正预留空间,使社区矫正真正成为社区的矫正。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社区矫正案例与实务[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李华, 2011
[2]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M]. 法律出版社 , 姜祖桢, 2010
[3]  
中加矫正制度概览 .2 王增铎,兰洁,徐浚刚[加]杨诚主编. 法律出版社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