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

被引:64
作者
丁国龙 [1 ]
谭著明 [2 ]
申爱荣 [2 ]
机构
[1] 沅江市林业局
[2]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关键词
林下经济; 模式; 生态优先; 菌根性食用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2 [林业];
学科分类号
120302 ;
摘要
从生态结构、资源利用特点、操作便利性、副效应等方面分析了近年国内几种主要林下经济模式的优劣。林药模式基本上没有种间矛盾,但不适合大规模经营;林菌模式适应种类多且地域广,但对栽培区水源条件、交通条件要求较高;林禽模式宜根据不同禽种生态习性择地饲养和轮养,应特别注意解决污染和疫病问题;林草、畜模式宜将林下种草和动物圈养结合起来,防患面源污染和疫病,防止对林地土壤扰动太大;林虫(蜂)模式中适合发展的经济昆虫较多,应根据各地传统习惯和加工能力,分项发展;林花模式中,适合林下种植的花卉和荫生植物较多,这一模式相对而言,对林地的干扰较少,是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一类群落结构,合理性较好。以上各种经济模式各有特点,各见其长,均可供林权主发展林下经济时甄别选择。林下经济发展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注意群落种间关系的协调。林下经济物种不可生硬拼凑,本木倒置。各模式的推广应充分考虑气候、市场等地域特点。文章还介绍了一种菌根性食用菌模式。菌根性食用菌与多种树木有天然的共生关系,且多是市场俏销的种类。利用已经发展成熟的栽培技术提高林下菌根性食用菌栽培集约化程度,可实现多年持续高产、高效益,且对林地的人为干预最少,能很好地保护林地生物多样性。这是其它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认为菌根性食用菌模式是目前最能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前景良好的林下经济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商河县林下经济种养模式及效益分析 [J].
崔明杰 ;
王玉华 ;
柏鲁林 ;
孙普金 ;
陈勇 ;
王力军 ;
张连德 ;
车素英 .
中国林副特产, 2012, (04) :97-100
[2]   开割胶园节水灌溉胶-菌间作高产模式 [J].
张永北 ;
冀春花 ;
曹启民 ;
陈兵 ;
林运萍 ;
陈雄 ;
耿传书 ;
黎海坚 .
热带农业科学, 2012, 32 (06) :15-20+24
[3]   广西荔浦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评价 [J].
唐初明 ;
张宜香 .
中国林副特产, 2011, (04) :90-92
[4]   安阳市退耕还林工程区林下经济模式推广 [J].
李春志 .
湖北林业科技, 2011, (03) :73-74
[5]   适合生态涵养区农业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 [J].
袁顺全 ;
王锐 ;
韩洁 ;
张俊峰 ;
李鹏 ;
马兴 ;
曹婧 .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0, (11) :26-29
[6]   半干旱地区林地经济新模式探析 [J].
孟庆洲 ;
邢亚丽 ;
高鹰灵 ;
郑新华 .
防护林科技, 2010, (01) :111+113-111
[7]   发展林下经济走富民强国之路——濮阳市发展林下经济模式的实践 [J].
苏少堂 ;
王彦芳 ;
王磊 .
中国林业, 2009, (09) :49-49
[8]   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take)的成功栽培—分子方法评估 [J].
谭著明 ;
DANELL Eric ;
申爱荣 ;
傅绍春 .
食用菌学报, 2008, (03) :85-88
[9]   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 [J].
顾晓君 ;
曹黎明 ;
叶正文 ;
黄启忠 ;
朱建军 ;
何大乾 .
上海农业学报, 2008, (03) :21-24
[10]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J].
刘美丽 .
林业实用技术, 2007, (04)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