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6~2010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20
作者
郭璐
张敏
吴苏姝
濮志清
王琛琛
徐斐
机构
[1]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梅毒; 性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59.1 [梅毒];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了解2006~2010年南京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南京市梅毒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京市13个区(县)上报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南京市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上报的病例中,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73.40%;年龄分布均集中在20~49岁,占总病例的72.20%;一期、二期、三期和胎传梅毒均为男性病例多于女性,而隐性梅毒则是女性病例多于男性。结论南京市梅毒疫情处于上升阶段,应进一步加强高危人群的梅毒筛查和干预工作,从而控制梅毒的蔓延。
引用
收藏
页码:5402 / 5403+5406 +540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江苏省2004~2008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研究 [J].
傅更锋 ;
还锡萍 ;
丁萍 ;
闫红静 ;
李雷 ;
徐金水 ;
邱涛 ;
丁建平 ;
徐晓琴 ;
胡海洋 ;
羊海涛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9 (10) :1399-1402
[2]   重庆市九龙坡区1997~2006年淋病、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J].
黎丹 ;
谭学筠 ;
钟朝晖 .
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 (12) :2355-2356+2360
[3]   83例胎传梅毒的流行病学分析 [J].
蒋武 ;
张杰 .
中国热带医学, 2008, (10) :1829+1818-1829
[4]   海南省孕妇、新生儿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J].
钟娜 ;
郑文爱 ;
陆玉珠 ;
王芳乾 ;
朱海花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 (05) :295-296
[5]   我国性病流行状况与控制对策 [J].
吴明尚 .
华夏医学, 2006, (05) :1039-1041
[6]   沈阳市4年间胎传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J].
黄晴 ;
谷渊 ;
卢玉环 ;
谷璟 ;
赵丽丽 ;
王丹英 ;
赵秀伟 .
现代预防医学, 2003, (02) :273-274
[7]   江苏省特定人群梅毒血清学调查分析 [J].
管文辉 ;
羊海涛 ;
魏庆 ;
高保勤 ;
贾成梅 ;
丁建平 ;
吴小刚 ;
冯剑影 .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 (09) :578-579
[8]   北京市1994~1998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J].
刘惠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02) :5-7
[9]  
Syphilis in China: 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illance programme[J] . Zhi-Qiang Chen,Guo-Cheng Zhang,Xiang-Dong Gong,Charles Lin,Xing Gao,Guo-Jun Liang,Xiao-Li Yue,Xiang-Sheng Chen,Myron S Cohen.The Lancet . 2007 (9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