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负责任旅游扶贫开发模式与实现路径

被引:58
作者
杨德进 [1 ]
白长虹 [1 ]
牛会聪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
[2] 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
关键词
旅游扶贫; 负责任旅游; 民族地区;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6.04.016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国外关注贫困问题的负责任旅游研究和实践为我国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我国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具有高度的重叠性,进而衍生出了多样化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这些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对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和贫困人口致富起到了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因缺乏对文化景观脆弱性和自然生态敏感性的系统考虑而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重点讨论了负责任旅游视角下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模式重构问题,明晰了民族地区负责任旅游扶贫开发的战略取向和运行机制,构建了民族地区负责任旅游扶贫开发的旅游者驱动和社会型旅游企业带动两种模式,进而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实施对策与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述评与展望 [J].
黎耀奇 ;
傅慧 .
旅游学刊, 2014, 29 (06) :107-116
[2]   “负责任旅游”视角下的大山包旅游开发研究 [J].
杨秀翠 ;
刘燕 .
绿色科技, 2014, (04) :293-295
[3]  
国内“负责任旅游”研究综述[J]. 杨秀翠.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4 (01)
[4]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结构分析 [J].
邓光奇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3, (06) :60-63
[6]   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 [J].
王弘 ;
靳慧祎 ;
贺立龙 .
贵州民族研究, 2013, 34 (03) :86-89
[7]   生态脆弱的民族地区钻石模型的适用性研究——以甘南州玛曲县为例 [J].
辛晓睿 ;
曾刚 ;
滕堂伟 ;
程进 .
经济地理, 2012, 32 (09) :39-43+50
[8]   “负责任旅游”对三亚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J].
张睿 .
中国外资, 2012, (08) :227-228
[9]   政府主导下社区参与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以北川县擂鼓镇吉娜羌寨为例 [J].
朱华 ;
董婷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0 (06) :87-91
[10]   基于旅游者视角的旅游地社会责任研究 [J].
连漪 ;
岳雯 .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1, 12 (03) :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