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闽江口和兴化湾鱼类数量特征的研究

被引:30
作者
徐兆礼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鱼类; 优势种; 密度; 闽江口; 兴化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32.4 [鱼类资源调查];
学科分类号
090803 ;
摘要
为了考察春夏季闽江口和兴化湾鱼类数量特征,利用2008年4月(春季)和9月(夏季)这两个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这两个不同生态类型海域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特征、以及地形地貌、海流和水文等因素对鱼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闽江口鱼类重量密度(165.31kg/km2)和尾数密度(15.89×103ind/km2)都低于兴化湾重量密度(638.4kg/km2)和尾数密度(19.73×103ind/km2),夏季相反,闽江口鱼类重量密度(1728.83kg/km2)和尾数密度(158.81×103ind/km2)远远大于兴化湾重量密度(1378.20kg/km2)和尾数密度(58.15×103ind/km2)。这些与闽江口和兴化湾鱼类资源生态特征有一定的关系:依据优势性分析,在兴化湾,优势种以地方种为主,除了六指马鲅,其它主要优势种优势性不明显,对总密度变化的贡献不大。而闽江口,优势种大多是洄游性经济鱼类,其中凤鲚重量密度和尾数密度明显高于其它优势种。春季洄游性鱼类尚未游到闽江口海域产卵,这是闽江口鱼类资源重量密度远远小于兴化湾的原因。夏季有较多鱼类洄游到闽江口,是这一海域鱼类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春季,鱼类重量密度高值出现在闽江口南部,主要是南部出现了前鳞鲻、凤鲚、龙头鱼等洄游性经济鱼类。在兴化湾,洄游性鱼种六指马鲅和竹鱼,地方性鱼种皮氏叫姑鱼和鳐科,科鱼类大量出现湾口,这是该水域鱼类数量较高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395 / 140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Christensen,R. Analysis of variance, design and regression applied statistical methods . 1996
[2]  
Intercolony and seasonal differences in the breeding diet of European Shags on the Galician Coast (NW Spain). A Velando,J Freire.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 . 1999
[3]  
The role of salinity in structuring the fish assemblages in a tropical estuary. Barletta,M.,Barletta-Bergan,A.,Saint-Paul,U.,Hubold,G.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 2005
[4]   兴化湾的潮流研究 [J].
高劲松 ;
周良明 .
海岸工程, 2009, 28 (04) :1-10
[5]   舟山渔场衢山岛海域春夏季鱼类数量变化 [J].
陈华 ;
徐兆礼 .
海洋渔业, 2009, 31 (02) :179-185
[6]   浙江三门湾冬夏季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 [J].
蔡萌 ;
徐兆礼 .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 18 (02) :2198-2205
[7]   夏秋季瓯江口海域鱼类数量的时空分布 [J].
徐兆礼 .
动物学报, 2008, 54 (06) :981-987
[8]   瓯江口海域夏秋季鱼类多样性 [J].
徐兆礼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5948-5956
[9]   闽江河口地区河道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周建军 ;
陈刚 ;
胡成 ;
陈华丽 .
海岸工程, 2004, (01) :13-20
[10]   南海区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选择性研究 [J].
杨吝 ;
张旭丰 ;
谭永光 ;
张鹏 .
中国水产科学, 2003, (04) :32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