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积极行政法的构建——兼及以法律促进行政

被引:8
作者
柳砚涛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控权; 积极; 激励; 行政法; 应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法律对于行政的"严管"和"高压"策略,一定程度上窒息了行政的活力和创造性。积极政府、服务行政理念呼唤"积极行政法",要求将"促进与激励政府"纳入行政法的核心理念。为使我国行政法理论与制度不致落后于世界潮流,"法律对于行政的控制"不应该成为行政法的核心意蕴,"法律对于行政的激励"才是当下法律人应该思考的重要命题。在"积极行政法"理念之下,法律与行政关系的主旋律应当是:法律的价值取向由控制行政权转向保障权利自由和增进福利;在积极行政领域确认"无法律之行政",拓展政府的"造福功能";法律应当摒弃授益行政行为的"行为法定"理念。为践行积极行政法理念,我国当下制度设计中的"合法行政"、"合法性审查"等应作应对性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现代行政权的概念及属性分析 [J].
张树义 ;
梁凤云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0, (02) :75-78
[2]  
行政法的范围.[M].(新西兰) 塔格特 (Taggart;M.) ; 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宪政古今.[M].(美)C.H.麦基文(CharlesHowardMcIlwain)著;翟小波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4]  
行政法.[M].翁岳生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5]  
行政法学总论.[M].(德)哈特穆特·毛雷尔(HartmutMaurer)著;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
[6]  
德国普通行政法.[M].(德)G.平特纳著;朱林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7]  
德国经济行政法.[M].罗尔夫·斯特博(RoifStoter)著;苏颖霞;陈少康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8]  
日本行政法.[M].(日)南博方著;杨建顺;周作彩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9]  
美国政治思想.[M].(美)梅里亚姆(C.E.Merriam)著;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84,
[10]  
联邦党人文集.[M].(美)汉密尔顿(AlexanderHamilton)等著;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